1.8米/分鐘——在河鋼集團唐鋼公司煉鋼事業部連鑄作業區,一根通體火紅的鑄坯正以這樣的速度沿著軌道穩穩前行。主控室內,氣氛緊張而凝重,生產技術室高級主管張賀君目光鎖定在監控屏幕上,密切跟蹤著提拉速攻關后工業純鐵鑄坯下線情況。當高拉速試驗成功的那一刻,他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開來,臉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一段時間以來,該事業部把“對標”視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關鍵路徑,將行業一流水平作為全力以赴攻堅的目標。面對提質提效等指標控制方面的短板和不足,該部發揮現有技術、裝備和人才優勢,持續優化改善提升,著力打造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煉鋼產線。
為進一步提升工業純鐵拉速水平,推動高效生產,助力產線經濟效益最大化,張賀君牽頭,聯合設備室專家、作業區骨干成立了技術攻關組。
“鋼包合理配包,能有效縮短鋼水在包時間,更有利于保證高拉速供鋼節奏。”鋼包作業區作業長張波率先發言。連鑄作業區作業長王鵬緊接著補充道:“提拉速時,足輥水量一定要精準匹配,這樣鑄坯表面和內部質量才能達標。”在攻關研討會上,大家各抒己見、集思廣益。
為確定合理的拉速水平,技術攻關組在連鑄二級系統中進行了大量模擬澆鑄。經過反復測算、仔細考量,終于找到了最適合產線的拉速值 — —1.8 米/分鐘。為確保試驗萬無一失,攻關組還對二冷水噴嘴、驅動輥電機、扇形段壓下輥道等設備進行了全面細致的隱患排查,保證設備在高負荷運轉狀態下依然穩定高效。
一切準備就緒,高拉速試驗正式開始。產線上,機器轟鳴,鑄坯“馳騁”在軌道上。 “水量再加大些!”主控室內,張賀君緊盯鑄坯坯形數據,實時調節著足輥水量,同時依據結晶器水溫差精準控制結晶器冷卻強度。此時的他,全神貫注監控著顯示屏上的各項數據變化,絲毫不敢懈怠。因為他清楚,每一個數值、每一條曲線圖都與本次高拉速試驗的成敗息息相關。終于,在張賀君的精心把控下,高拉速模式下生產的工業純鐵鑄坯成功下線。這一刻,他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,多日的疲憊也被成功的喜悅一掃而空。
如今,煉鋼事業部工業純鐵鑄坯拉速已達到行業一流水平,較攻關前可實現月提產10%。不止于此,該單位還通過動態調整中包渣線控制,創新實施工業純鐵12爐次連澆模式,年可節約耐材成本160余萬元,真正實現了效率、效益雙提升。